最新资讯

电网数字化是可持续未来的保障

数字化、电力和可持续性本身是互不相关的概念,但通过技术、知识和经验的结合,它们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而这种共生关系对于克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必要的。

我们几乎都意识到,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而雄心勃勃的能源模式变革;正如“绿色协议”框架所阐述的那样,这一过程不仅具有革命性意义,而且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福祉也至关重要。这项重要的欧洲协议旨在调整欧盟的气候、能源、交通和税收政策,力争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降低55%(“适航55”方案),最终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
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电动汽车作为内燃机交通工具的兴起以及储能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生产的补充手段的不断发展,对于实现欧洲层面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同样,为将这些新技术接入电力系统而制定的电网规范、监管的演变以及消费者在需求侧管理中日益增长的参与度,都对电网提出了挑战,并要求其在电网资产层面和自身管理层面进行技术革新。
随着参与方数量的增加和技术复杂性的提高,智能电网需要支持所有参与者的集成和主动管理。在配电网络中,数字化主要包括从网络和各种已安装设备获取数据,并以数字化、计算机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一方面,配电系统运营商 (DSO) 可以基于这些信息实时控制电网;另一方面,这些信息也为各种电网管理应用(例如状态评估、预测性维护、组件监控、远程参数设置、数字设备固件远程更新等)提供数据。为了实现这种数字化现实,需要一整套组件基础设施,包括用于读取各种电气参数的精密传感器、用于接收和处理信息的各种智能电子设备(IED 和 RTU),以及与电力公司运营中心进行本地和远程网络安全通信的系统。
这种数字化基础设施对于电网的灵活性至关重要,它能有效整合分布式发电系统和新兴的需求聚合模式(例如V2G)。我们正面临着电网设备自动化必不可少的局面。为了实现真正灵活的电网,我们需要在中压电网(自动化配电柜)和低压电网(受监控的自动化低压配电柜)中增加更多具备远程监控和操作能力的节点,同时还需要配备具有负载调节能力的配电变压器,以确保用电点(AMI电表)的电压符合现行法规规定的标准。
得益于数字化,我们正在迈向一个智能电网,该电网能够实时全面监控,拥有更好的供电质量指标,更加灵活,更具参与性,发电资源和分布式储能的整合程度更高,主动管理需求的能力更强,可远程配置且网络安全。
简而言之,电网数字化是实现经济电气化、推动能源转型,向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环境可持续模式迈进的关键工具。我们面临的挑战无疑巨大,但同时也为确保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

何塞·玛丽亚·托雷斯。
智能电网负责人奥尔马扎巴尔